斜视不可怕,早发现早治疗,早点改“斜”归正
浏览次数:174 日期:2025-03-13 17:01:03 来源:上海和平眼科医院 进入眼科专家答疑区
01.什么是斜视?
斜视是指一只眼注视时,另一只眼视轴偏离平行的异常眼位。正常人的双眼是同时朝同一个方向注视,斜视是两眼不能同时注视目标。斜视在儿童中的患病率约为0.8%-6.8%,是导致儿童视觉发育障碍的常见眼病。咨询电话:400-1120-900
水平斜视分为外斜视和内斜视,其中间歇性外斜视是儿童最常见的斜视类型,人们常说的“斗鸡眼”也是斜视的一种,它指的就是内斜视。垂直斜视包括上斜视、下斜视。其他斜视还有旋转斜视、混合斜视等。
02.斜视的危害
斜视不仅影响双眼外观,还会影响视功能,导致立体视觉减弱或丧失,甚至引起弱视,垂直斜视患儿会出现歪头。患儿可能会出现自卑心理。未治疗的斜视导致儿童双眼视功能下降,社会交往受损,从而可能影响儿童的社交和生活质量。
03.孩子哪些行为会诱发斜视?
除了遗传因素、先天发育异常等原因,孩子日常生活中的不良用眼习惯也会诱发斜视。
自查不良的用眼习惯:
1. 写作业时歪着头,或趴在桌子上写作业
2. 侧躺看书
3. 长时间盯着一个物体,比如看书、玩手机等,导致眼睛过度调节
4. 眼部受到撞击等外伤
除此之外,未矫正的屈光不正,也会诱发斜视。
比如,屈光调节性内斜视,发病年龄集中在2~3岁,伴有远视度数,通常在远视300~600度之间,少数患儿>600度。[3]
所以,定期的视力检查也是避免斜视等眼病的重要措施!咨询电话:400-1120-900
04.斜视与弱视的关系,斜视一定会导致弱视吗?
首先要了解斜视与弱视的基本概念:
斜视:指两眼不能同时注视目标,属于眼外肌疾病。
斜视发生的原因包括遗传因素、先天眼外肌发育异常、视功能发育不完善等。

弱视:视觉发育期内由于单眼斜视、屈光参差、高度屈光不正以及形觉剥夺等异常视觉经验引起的单眼或双眼最佳矫正视力低于相应年龄正常儿童,且眼部检查无器质性病变。
在弱视的定义中,我们发现:单眼斜视会导致弱视,这就是斜视性弱视。
斜视性弱视:发生在单眼,常见于4岁以下儿童。[2]
健康眼与斜视眼双眼的视线不一致,不能同时看一个物体,投射到大脑的物像不同,容易造成复视。
儿童大脑的可塑性较强,会抑制斜视眼的视觉冲动,以此来消除复视,但长期抑制会形成弱视。
斜视发生的年龄越早,产生的抑制越严重,弱视的程度越深。
由此可见,单眼斜视会导致弱视。同样,单眼弱视在不进行治疗的情况下,也有可能造成斜视。
05.如何纠正?
1.手术
手术治疗适用以下人群:
斜视度数大、外观影响明显、有双眼视功能损害者。
主要手术方式为眼外肌的减弱(后徙)或眼外肌的加强(缩短)。
2.视功能训练
适用以下人群:
斜视度数小(术前及术后)、双眼视功能损害者
主要改善双眼视功能,但并不能让斜视角度变小。
3.戴镜
无论内、外斜视均可通过三棱眼镜佩戴矫正,目前三棱镜治疗主要应用于急性共同性内斜视、连续性内斜视等。外斜视行斜视矫正术后发生的内斜视称为连续性内斜视,在排除下斜肌异常后,可行三棱镜治疗,一段时间后,内斜视的度数可逐渐减少。
斜视不仅影响美观,不及时治疗还会导致弱视,对孩子的视觉发育和视功能都有影响。对于斜弱视,家长需要做到早发现、早检查、早治疗,切勿讳疾忌医!咨询电话:400-1120-900